7月7日下午,社科院副研究員郭良發(fā)布《2005年中國5城市互聯網使用現狀及影響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把互聯網看作信息中心的人*多,占被訪者的79%;其次是新聞媒體,占被訪者的55.1%,其中認為互聯網是郵局的被訪對象只有10.4%。同時分析顯示,只有63%的被訪網民使用電子郵件。
在網民的網絡行為上,閱讀網絡新聞是使用*多的互聯網功能,占65.9%;處于第二位的是一般瀏覽,隨后三個常用功能均與娛樂有關:經常或總是玩游戲的網民占62.2%;經;蚩偸峭嫦螺d音樂的網民占56.5%;而經;蛘呖偸窍螺d娛樂信息的網民占53.5%。
統(tǒng)計結果顯示,網民經常訪問的網站非常集中,并且基本都是中文的門戶網站。排列前5名的是:新浪、搜狐、網易、百度和雅虎。
據郭良透露,在人們使用的大眾媒介中,電視仍然是強勢媒體。在被訪問人群中,看電視者占97%,上網者占49%。不過在媒體使用時間上,互聯網遠遠超出了電視、書籍及報紙等,網民平均每天使用互聯網這種新媒體的時間達到了2.73小時,電視僅次之為1.29小時。
對于網民來說,互聯網作為信息來源的重要性已經超過所有其他媒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大眾媒體,電視和報紙仍然是*為重要的信息來源。79%的被訪對象認為電視對于獲取信息來說非常重要,認為報紙同等重要的占75%。其次重要的是互聯網和書籍,大概占50%。
本次調查目標城市設定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調查方式為隨機抽樣、入戶后由被訪對象直接填答問卷。
2000年12月,美國方面公布了以《調查數字化未來》(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為題的*份互聯網年度調查報告(digitalcenter.org/),由此開始了全球范圍內長期合作研究互聯網的發(fā)展和影響。目前,已經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典、智利、中國、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針對各自的具體情況,采用類似的方法對互聯網的使用現狀及影響進行研究(www.worldinternetproject.net/)。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fā)展中心從1999年夏天開始準備加入“全球互聯網項目”,并于當年年底報國家信息化辦公室。在當時的國家信息化辦公室的支持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各級領導的關懷下,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長沙實施了問卷調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會發(fā)布了研究成果 。2002年,由于經費等原因本項調查被迫中斷。
2003年,在美國Markle基金會的贊助下,本項研究可以繼續(xù)進行。我們采用分大都市、省會城市和小城市3層,多階抽樣的方案,主要從城市規(guī)模、地理位置和經濟發(fā)展水平以及實際操作的可能性等因素出發(fā),選定3個大都市(北京、上海和廣州);4個省會城市(成都、長沙、西安和沈陽)以及5個小城市(廣東南海、河南義馬、山東即墨、湖北廣水和河北豐南)進行調查。
樣本設計總量為4,000份(1800+1200+1000),*終獲得有效樣本3,941個,其中包括網民樣本2,457個和非網民樣本1,484個。當年9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了中文版調查報告 ;當年11月,在紐約發(fā)布了英文版調查報告;隨后,又于2004年1月在社科院發(fā)布了中文版的國際比較報告(www.wipchina.org/)。